整治耕地“非粮化”的思考和建议
字号
全球安全局势深刻变化对我国粮食海外供应链安全带来威胁、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和造林绿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促使中央下决心采取断然措施整治耕地“非粮化”。耕地“非粮化”整治一度出现诸多问题、引发严重舆情,有基层操作层面的原因,也有认知偏差、制度缺失的原因,需要究明耕地“非粮化”整治蕴含的道理、法理和情理。贯彻落实耕地“非粮化”整治部署应讲究策略,对存量问题的整治应慎之又慎,对用于粮食以外食物生产、脱贫地区帮扶产业的“非粮化”地块的整治更应柔性化。应理性看待复耕地块的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倒挂”地区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一定灵活性,提高耕地“进出平衡”的可操作性,注重用经济手段引导农民遵守耕地用途管制,慎用法律手段实现耕地种植用途管制目标。

关键词:耕地 非粮化 政府与市场

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所

如需获得全文,请致电:010-65232727,或 E-mail:drcreport@drc.gov.cn 。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