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需要再认识、再定位、再发展
2020年,是我国期货市场诞生30周年。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我国首家期货交易试点市场开业,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建设从1988年开始的筹建正式走向落地运营。我是从1988年开始在日本做期货的,作为我国从业时间最长的期货老兵和有幸曾经任职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的我,在期货市场建立30周年的历史性关键节点,回顾创建期货市场这一难忘的历史性事件,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现货市场特征和期货市场发展规律角度,分析我国期货市场建立的特点和走过的30年历程,研究我国与国际期货市场从建立到发展的异同,理解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发展道路和治理方式,探讨我国期货市场再认识、再定位、再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期货市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为解决市场定价问题,由政府直接推动建立的。在当时实行价格双轨制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建立期货市场的条件并不成熟,将试点期货市场比作“早产儿”。“政府推动”和“早产儿”成为我国期货市场产生的两大特点。从历史和发展角度看,没有上个世纪80年代的价格改革,就没有新中国的期货市场,价格改革是我国期货市场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市场化条件不很成熟的价格双轨制情况下,开创者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建立了期货市场,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努力,新中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有期货市场,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期货市场创建者们的历史性贡献。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发展史和世界期货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大办期货交易所的热潮,一年多时间出现了数十家期货交易所。市场化的条件不足,法律法规及监管的缺失,各级政府驱动办交易所的一哄而起,很快就暴露出很多问题,给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冲击和影响。由此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的客观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起初给予了过高的期待,出现问题后又产生了过多的质疑,尽管市场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进行了两次清理整顿,对期货市场严格规范。清理整顿和严格规范使得期货市场保存和发展,是完全必要的,实现了期货市场的“一个净化”,但也留下了后遗症,就是期货市场“两个弱化,一个强化”,即弱化了期货同现货、同金融的联系,强化了散户化市场特征,持续影响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美国期货市场是从商会开始的,在现货交易、中远期交易基础上,开展标准化合约的期货交易,美国早期的期货市场同样乱象丛生,风险和市场操纵事件不断,他们采取了自律管理和国家立法相结合的办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解决了规范和信用问题。市场管理既要讲政治,也要讲科学,还要讲艺术,从而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避免遇事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把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行政干预尺度和遵循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平衡,防止过度干预和市场失灵。以1999年《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为标志,期货市场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在强大的现货市场基础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期货行业的努力下,实现了近2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堪称世界期货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现货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体现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突出问题,因为期货市场产生的两个特点、历经两次清理整顿的后遗症和现货市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企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在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今天,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要坚定信心,充分肯定发展成绩,又要冷静客观,直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国期货市场需要再认识、再定位、再发展。
期货市场的再认识,需要我们客观认识我国建立和发展期货市场的环境和条件,两次清理整顿给期货市场带来的深刻影响,期货市场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我们既拥有世界最大的交易量,也是世界最大的散户市场;需要我们客观认识期货市场发展规律与功能作用,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的重要性,建设多层次期货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定价话语权的重要性;期货市场的再定位,需要我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客观准确定位期货市场;期货市场的再发展,需要我们提高站位,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敬畏市场、遵循规律,推动现货期货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从根本上为期货市场补上现货市场这一课,补上缺少金融机构参与这一课,增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中的比重和定价中的话语权;需要我们改进市场管理,优化市场结构,发展场外市场和中远期市场,培育综合交易服务商,提高市场运行质量;需要我们创新性推进期货市场存量改革与增量创新,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开放再出发做出新贡献,创造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新奇迹。
我国期货市场产生的第一个特点,“政府推动”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必须改革过份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逐步缩小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适当扩大有一定幅度的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的范围。我国开始实行政府计划定价和市场自主定价的价格双轨制,并逐步从计划定价向市场定价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出现计划失控、市场不灵的状况。
为此,有识之士都在寻找市场化定价的路径和方法。198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田源先生在访问纽约商业交易所后,认为可以借鉴国外发展期货市场的经验,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日益加剧的回避风险需要,由此提出了研究发展中国期货市场的设想及研究工作计划。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1988年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体改委设立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以下简称期货小组),田源先生任组长。1988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1989年1月,期货小组形成《关于结合国情试办期货市场的研究报告》,李鹏总理批示“同意试点,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方案”。1989年10月,商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等部委联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试办粮食中央批发市场的报告》,申请在郑州试办粮食批发市场。1990年7月,国务院发布[1990]46号文件,批转商业部等八部门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报告,同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我国首个期货交易试点市场开业,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建设迈出了第一步。1992年5月28日,由国家物资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筹建的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1993年11月18日,由大连市政府支持建立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开业。“政府推动”是我国期货市场建立的第一个特点。
我国期货市场产生的第二个特点,半市场化条件下的“早产儿”
政府有关部门人士认为当时我国建立期货市场的条件不成熟,指出期货市场具有巨大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因此,要在期货市场建设中兴利除弊,就必须根据国际惯例,创造以下一些必要的条件:制定全国统一的期货交易法,建立直属国务院的、统一的期货交易监管机构和期货从业人员的自律性组织,期货交易必须建立在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基础之上,必须制定充分合理的交易条例、会计准则和结算制度,必须拥有完善的通信系统、高效的报价服务系统、充分的运输和仓储系统等,就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法律状况来说,这些条件还很不具备。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要发展期货市场,必须形成自由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必须以一个较为健全的现货市场为基础。在主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双轨价格并存、行政定价还占相当比重的情况下,现货市场发育远未成熟。而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的现货市场,是不可能建立起期货市场的。当然,这几年价格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各个方面包括价格形成机制方面,离建立期货市场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还有一定的差距。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也是建立期货市场的先决条件,而这方面的工作至今尚属空白,这就是我国期货市场“早产儿”论的由来,“早产儿”论直接影响我国期货市场试点出现问题后政府采取的清理整顿措施,对我国期货市场的未来影响深远。
半市场化的现货市场和计划管理是“早产儿”的主要特征
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实践看,建立期货市场条件的成熟是相对的。从美国期货市场的产生看,美国商会在推动现货市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交易的过程中,逐步推动现货市场发展成为期货交易所的实践表明,建设期货市场的条件是相对的,是逐步具备的。从我国设立期货市场的条件看,期货小组指出在期货市场产生的初期,只需要一些初级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相对发展的现货市场和交易自由、价格放开的期货贸易,相当数量可供交易的商品,相当数量的期货交易者,足够的仓储运输能力,必要的金融和会计系统,必要的通讯设备,相应的法律制度,政府和期货市场内部的有效管理,行政力量对期货正常交易不予干涉等。从现货市场及相关基础设施看,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同400多年前的比利时和英国,同200多年前的日本和100多年前的美国创办早期的期货市场时相比,无疑要好得多。从我国发展实践和改革开放看,很多时候条件是干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诸多历史性事件,都可以说是“早产儿”,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鲜有等到大家都认为条件成熟才去做的,这体现了改革者的远见、勇气和担当。
从美国和我国期货市场产生的条件比较看,美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最大的不同在于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美国是完全市场化的,我国是半市场化的,我国的期货市场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在主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双轨价格并存、行政定价还占相当比重的情况下,在商品价格、商品流通、商品仓储与运输等存在计划内和计划外管理的条件下,也就是在没有完全市场化、存在政府管制的条件下,或是说我们在半市场化的条件下,由政府推动开始了期货交易的探索。由于对“早产儿”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导致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出现偏差,当期货市场试点出现乱象时,便认为我国发展期货市场时机不成熟,“下猛药”进行清理整顿,将企业和金融机构驱赶出期货市场,而不是采取疏导的措施,这些做法的后遗症持续影响着后来的期货市场。
我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的效果及后遗症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春风掀起兴办交易所热潮,在各级政府推动下,一哄而起办了几十家交易所,法律法规及监管缺失,半市场化条件下的政企不分,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发对期货市场的两次清理整顿,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将清理整顿的成果法规化,期货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从期货市场筹建、到清理整顿、到规范发展,直到今天,对期货市场作用的认识始终是个绕不开的问题,当初筹建时对期货市场作用给予了过高的期待,出现了问题又对期货市场的作用产生了质疑,缺少对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和规律性的客观认识,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对期货市场“早产儿”的认识不清,对期货市场作用的认识产生摇摆,面对市场出现的问题,发展期货市场的时机尚不成熟便成为国家后来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基调。
美国期货市场从商会起步,从现货、到中远期、再到期货市场,经历了自然发育的过程,期货市场的作用随着发育和发展也随之变化,但早期的期货市场乱象丛生,操纵市场事件频发,经过数十年的自律管理和立法监管,在发展中逐步规范了市场,提升了信用。我国采取限制发展的断然措施治理市场乱象,进行了两次清理整顿。清理整顿的效果和后遗症可以概括为“一个净化、两个弱化、一个强化”。“一个净化”,就是一刀切的“铁腕治理”,净化了市场,规范了秩序,看住了风险,在没有使用政府资金的情况下完成了行业的清理整顿,使期货市场成为“一潭清水”,保留了火种;“两个弱化”,就是治理乱象的“猛药”,严禁国有企业违规从事期货交易,严禁金融机构参与期货交易,严禁信贷资金、财政资金以任何形式流入期货市场,从根本上弱化了期货市场同现货、同金融的联系,给期货市场这个本来就是政府推动的“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功能作用发挥制造了障碍;“一个强化”,就是原本相对合理的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在“两个弱化”的作用下,使得企业和金融机构离场,强化了我国期货市场以中小散户为主的市场参与者结构,强化了期货市场的散户化,深刻影响了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与功能作用。期货市场发展离不开现货市场基础,在现货市场本身不发达的情况下,“两个弱化、一个强化”进一步导致期货市场基础薄弱,缺少现货的根;期货市场作为衍生品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本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服务者,这样的措施切断了以衍生品为媒介的企业与银行的联系,也使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严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以中小散户为主的市场参与者结构,是我国期货市场成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散户化市场,严重制约和影响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此外,清理整顿形成的过高“防火墙”、过紧“安全阀”,过于严格的监管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大了期货市场各环节管理和交易成本,至今影响着期货市场运行的质量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
我国期货市场取得的发展成就
在期货市场后清理整顿时代,两个国九条支持期货市场发展,两次修改条例,为期货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具备强大现货市场基础的比较优势条件下,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在几代期货人的努力下,我国期货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有时我们期货人自嘲“给点儿阳光就灿烂”。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国期货市场近3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树立了改革开放的市场化形象,成为全世界同行羡慕的对象,是世界期货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期货市场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市场建设与发展方面,品种系列与衍生工具不断丰富,上市期货期权品种70多个,初步形成涵盖期货与期权、场内与场外、境内与境外的衍生品市场体系;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已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市场运行质量逐步提高,投资者结构持续改善,期现结合程度不断紧密;二是在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方面,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初步得到认可,带动了现货市场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在服务“三农”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在中国特色市场建设方面,探索出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期货市场管理制度,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五位一体”监管监管体系和安全保障制度,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上市管理制度,“一户一码”制度,保证金管理与监控制度,“三板”强制减仓制度等;四是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期货交易所作为市场组织者和行业龙头,通过“千村万户”、“千厂万企”、“产业大会”、“保险+期货”等多种形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适应国情服务“三农”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期货市场在市场运行质量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上同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的存在,与我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相关,与我国期货市场从产生到清理整顿、到规范发展的历程相关。
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的突出痛点和问题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大宗商品领域具有这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明显特征,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现货市场依然存在“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即货物仓储安全问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企业对手方信用风险问题、企业缺少衍生工具问题,以及企业缺少国内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问题。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间还比较短,从1978年到2020年,是改革开放42周年,从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28年,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是存在仓储安全问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手方信用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跳过中远期阶段、场外市场发展滞后以及期货市场清理整顿的后遗症、对外开放程度不足等则是缺少衍生工具和企业定价话语权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美国,市场秩序同样混乱,仓储行业的信用程度也很差,仓储欺诈事件时有出现,1872年依阿华粮库的一场大火暴露了十九世纪70年代初伊利诺伊州颁布的仓库法形同虚设。即便是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仓库的欺诈行为依然存在,美国现代金融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金融丑闻之一的16亿磅色拉油神秘失踪案件就发生在1963年,此时距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仓储法》,已经过去了近50年。我国大宗商品领域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出现了很多风险事件,如“上海钢贸事件”,“青岛港事件”,给相关产业和金融机构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银行至今很少敢对大宗商品进行货物抵押贷款,导致大宗商品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极其突出,不解决大宗商品的仓储安全问题,银行就不能够放心地把资金贷给企业;不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不解决对手方信用风险问题,企业间就不能够放心交易;不解决衍生工具缺乏的问题,企业就没有办法规避经营的风险,解决不了个性化的保值避险的需求。因此,作为大宗商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严重制约我国产业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严重影响我国相关产业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严重拖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争夺国际定价话语权。在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抓紧推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尤为重要和迫切。
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产业企业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矛盾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供给与现货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六个方面突出矛盾”,一是,现货企业经营连续性与套期保值只能选择期货市场几个活跃合约之间的矛盾。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特有的1、5、9合约活跃现象,这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和散户化的市场参与者结构相关。英国的期货合约设置贴近现货,形成了日合约、周合约、月合约组成的合约设置体系,做到了天天交易,日日交割。我国借鉴了美国按月设置期货合约的制度,但美国期货市场活跃合约是连续的,我国几家交易所已通过引入做市商制度着手推动解决这个问题;二是,现货企业对近月合约的套期保值需求与期货市场期货合约活跃月份较远之间的矛盾。我国期货市场活跃合约较远,与美国、英国市场差别较大,难以满足企业套期保值需求。我国期货市场也曾经是近月合约活跃,为防范临近交割月或交割月的逼仓弃仓风险而引入临近交割月梯度管理制度后,活跃合约从近月向远月转移,近年来改进临近交割月梯度管理制度后,活跃合约出现向近月平移的趋势,但尚需持续改进管理制度;三是,现货企业广泛的交割地域需求与期货市场有限的指定交割仓库地点之间的矛盾。英国交割仓库设置特点是数量众多,遍布世界,贴近终端用户。美国交割仓库设置特点是不同品种,不同制度,贴近现货,持续改进。我国期货交割仓库设置特点是相对集中,数量较少,覆盖不够广泛,需要我们解决仓库间升贴水问题和仓单串换问题,扩大交割仓库覆盖,增加交割仓库数量;四是,现货企业对期货市场较低交易交割成本的需求与期货市场过于严格的市场管理和风险控制导致成本较高之间的矛盾。美国期货市场交易交割制度是宽松的,英国期货市场企业交易成本是低的,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制度、交易交割管理制度、市场资金使用效率仍需要改进;五是,现货企业对个性化、非标服务需求与场外市场发展滞后、综合交易服务商缺位、期货中介机构不够强大之间的矛盾。
我国期货市场的标准化服务与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存在差距,场外市场的发展也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作为提供个性化服务主力军的综合交易服务商刚刚起步,此外,我国期货中介行业发展不够强大,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能力不足,资本金不强,缺少中坚力量等问题,但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南华期货、瑞达期货在A股市场的成功上市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六是,现货企业在国内期货市场定价权、国内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定价权与我国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之间的矛盾。我国期货市场参与者是以中小散户为主的,近年改善明显,但仍差距很大。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机构、市场流动性、价格有效性与定价权威性是密切相关的,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决定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威性,企业市场参与度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形成国际定价中心需要两个条件,即现货基础条件和期货市场条件,我国具有坚实的现货基础条件,具备一定的期货市场条件。我国成为国际定价中心离不开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是导致国际定价话语权缺失的重要原因,需要立足国情和市场状况,持续推进对外开放。
这六个方面矛盾的存在,严重制约现货市场健康发展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与作用,这既是从现货市场的角度对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期货市场的需求,也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这最后的一公里,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就会受到制约,改善参与者结构就会困难,增强企业定价话语权和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就会受到影响,企业就难以得到应有的服务,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成因复杂,有的问题经过各方努力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可以部分解决,有的问题是在现有政策和条件下难以解决的。期货市场要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市场自身建设,更好满足现货市场需求,在推动解决现货企业需求与期货市场服务的六大矛盾和现货市场存在的五大问题上有更多作为,更多的创新,更大的担当,同时也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
我国期货市场改革与发展对策建议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六个突出矛盾的成因是复杂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我们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要有清醒的认识。期货市场的完善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循序渐进,难以运动式或是跨越式推动,要花很长的时间,需要足够的耐心。然而,今天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国家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提出改革开放再出发,解决大宗商品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期货市场服务企业的六个方面矛盾也是时不我待。因此,期货市场需要再认识、再定位、再发展,需要我们推动期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组织的落地实干有机结合。将期货市场存量改革和增量创新并举,建设期货市场多层次市场体系,在持续提升现有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通过增量创新,建立新的改革试验田,有效推进大宗商品领域突出问题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矛盾的解决,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存量改革,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作用。对存量市场进行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必须敬畏市场,持续稳步推进。在改革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即需要在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在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同时,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和需求,将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的承受程度很好地结合,在保持市场发展过程中,有序推进改革;需要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目标、措施、效果和实现时间,使市场运行质量的改善和服务实体经济效果的提升体现在具体行动;需要进一步调动期货交易所作为市场组织者的积极性,我国的交易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组织者,不仅肩负推动市场发展和一线监管的重任,同时又主动承担和履行众多社会责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监管部门应给予交易所更多空间、更大灵活性和更多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交易所作为市场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在存量改革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好我国期货市场良好的市场流动性,需要在保护好中小散户积极性的前提下,引进更多的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完善结构,改进制度,提升质量,增加企业定价话语权,推进市场对外开放。存量市场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推出新品种新工具与已上市品种并重,完善市场运行质量和功能效果评价机制;二是改进制度,解决问题,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三是全力改善市场结构,扩大企业参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企业定价话语权;四是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增强期货市场国际定价影响力和话语权。
增量创新,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增量市场创新,可以大胆尝试,做好顶层设计。需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摒弃部门利益,整合国家优势资源,通过建设多层次期货市场体系,建立新市场,树立新目标,探索新模式,采用新机制,开展新服务,需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虽然我们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但我们面临的现货市场状况和市场化程度与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积累了丰富的期货市场建设和管理经验,为增量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量市场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新目标,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需要立足现货,服务现货,以推动解决我国大宗商品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与现货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期货市场补现货这一课的问题,建设一个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再出发时代需求的,现货和中远期市场、场外市场和期货市场紧密结合的,多层次期货市场体系试验田。二是建立新市场,采用新机制。新市场体现在更加贴近现货、更加适应市场、更加满足实体企业需求,新机制体现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和市场化机制,整合国家优势资源,采用混合所有制,既保证公益性的事业,又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三是探索新模式,开展新服务。新模式体现在按照现货市场的规律和需求的制度性安排,新服务体现在扎根现货推动现货相关问题和期货相关矛盾的解决上,体现在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导者上,体现在推进五个方面的融合服务上,即现货、中远期、期货市场的融合,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融合,商品和金融的融合,境内和境外的融合,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http://finance.sina.com.cn/zl/future/2020-06-04/zl-iircuyvi6690521.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