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维良副主任的报告是围绕着“变化、发展、质量、改革”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当前的中国,与三十年前大不相同,但依旧离不开发展,发展要有质量,而要有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这是连维良副主任报告的中心思想。
关于“变化”,大家都能体会得到:不仅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发展的内在基础和条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国内条件看,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将逐步减弱。内外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将推动中国经济运行的趋势、运行的方式发生变化。但中国现代化的主题并没有变,这个主题就是“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突出强调,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确实,要使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需要发展;要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压力,需要发展;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发展;要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成功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发展。
发展必须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物质财富的增长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停止增长,那么,发展将无从谈起。
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太低,必须保持在较高水平上。2014年,中国人均GDP尚不足8000美元,距离高收入国家的低限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还相当显著。要实现发展上的“追赶”,我们必须使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亦要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要防范转型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减轻结构调整中的“摩擦”,也需要使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要把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中高水平上。
当然,新时期的增长必须在新的方式上实现,传统的增长方式必须抛弃。众所周知,中国资源环境的状况已不能支持传统的增长方式,中国人民对于良好生存发展环境的热切期盼已不容许传统增长方式的继续存在。
新时期的增长必须注重质量,必须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更多的经济产出,必须以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新时期不仅要注重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要注重提高发展的整体质量,使发展迈上中高端。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而且要增强发展的公平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要使发展成果惠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的每一个人,要使发展更多惠及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就业机会的创造,同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
这也要求,真正把绿水青山当作金山银山,通过结构升级,通过技术进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最小化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留下青山绿水,留住悠悠的白云、蓝蓝的晴空。
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关键在创新,根本在改革。通过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通过改革,为万众创新提供动力和保障。
改革应围绕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展开。具体地说,包括,第一,建立公平的准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鼓励有效竞争;第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第三,建立增加值公平分配机制,形成合理的政府、资本和劳动初次分配关系;第四,完善税收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强化二次分配效应;第五,完善法治,提高执法能力,全面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