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新时代行政执法的内涵价值与改革路径
字号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依法治国的实践以及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都给行政执法带来了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政府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的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逐步实现行政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或履行国际条约时所采取的具体办法和步骤,关系着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对行政执法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的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准确把握行政执法的新时代价值和内涵,实现新时代行政执法的新发展。

新时代行政执法的内涵与要求

第一,不仅要有法可依,而且要严格执法。2010年,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了国家治理的有法可依。新时代,我国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心在于如何有效地将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意志转化为社会生活实际。当下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还个别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权力寻租等现象,不但损害了法律与政府的形象,更是直接危及法治中国的建设。因此,新时代的行政执法不仅要有法可依,更要严格依法决策,严格规范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和执法程序,并做好严格监督。

第二,不仅要民主行政,而且要规范执法。“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民主行政是极富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治理方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行政执法领域的体现。但民主必须有序规范,这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效实施,影响着社会法治氛围。新时代的行政执法不仅要体现民主性,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规范用权,保障公众有序参与执法,做到权力的有限与有为。

第三,不仅要科学行政,而且要公正执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公共服务的精细化、均等化要求越来越高。在行政人员无法避免的理性有限和知识滞后背景下,就必须强调科学行政,毕竟行政执法中存在着大量信息收集与分析、事实判断、法律依据选择等事务。因此,新时代的行政执法,需要专家学者和专业组织参与执法,用他们的理性辅助作用更好实现行政目的。此外,新时代不仅仅要实现行政的科学化,而且还应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行政机关需要避免为了实现政府部门或个人的一己私利而使行政执法背离公平正义,各级执法部门应积极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不同利益需求和矛盾,消除异见,重新凝聚社会共识。

第四,不仅要高效执法,还要文明执法。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在法治框架下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成本来取得尽可能多的执法效果。目前在一些地区,行政部门以“管控论”思维,用“大棒加胡萝卜”的方式进行行政执法,从表面上看这种方式较为有效,但这种效率并不具有韧性和反思性,甚至引发新的不稳定风险。因此,新时代不仅要追求高效执法,更应文明执法,二者统一在执法效能上。新时代要求行政机关执法要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调动公众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在文明理性、协商合作的基础上取得高效率的执法效果。

稳步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首先,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大背景出发,行政执法改革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手段。从需求侧看,新时代公众的生存型需求在向发展型需求转变,这就对行政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在服务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满足公众的多元化诉求;提高公共服务的精确性和效能性,让行政执法满足人民的新要求。同时,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环保等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执法监管力度,保证其公益性;推动行政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化解和防范社会风险,保证社会秩序的健康稳定和谐。

其次,站在依法治国战略实施角度,行政执法改革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必然要求。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成和不断完善,法律如何被有效施行成为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执法的水平越高,社会的法治氛围就会越好,依法治国的实践程度也会随之提升。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在行政执法中提高“法律保留原则”地位,继续推行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等制度,将政府各项权力的行使都纳入法治轨道,促进严格执法与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协调发展,为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贡献重要力量。

最后,行政执法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法治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准之一,行政执法自然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要求建立并完善静态的法律体系,而且还要求健全动态的法治体系,要求合理界定权力与市场的关系,建构符合现代法治标准的权力配置体系、行政执法体制体系、政府责任体系;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要求各级政府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解决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时代行政执法改革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行政执法要有新作为、新发展,就要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大背景并适时进行改革,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实现“中国之治”。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的行政执法改革要想达成目标,就必然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在国家治理中纵览全局、协调各方。具体到行政执法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各级党委对于行政执法改革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将党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沿行政层级层层实施,通过各级党委把握改革的政治方向,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和资源,确定改革目标,将“执法为民”嵌入改革之中,强调行政执法“以人民为中心”。

二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作用,因而首先要在理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解决行政权力干预过多或是监管不够等问题,简政放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保障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克服治理碎片化,依照整体政府观进一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将一些执法机关进行职权整合,“完善行政组织法体系,将拥有相同或类似职权的行政机构进行相对意义上的集中”,整合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与执法队伍,在一些重点领域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最后要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同层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从权力的纵向配置入手,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将行政重心下移,实现行政体系的扁平化。

三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政府对外部治理环境要求的回应是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环节,需要将原来保证立法正当性的民主协商机制延伸到行政立法、行政决策和执行行为过程中,实现行政执法的自我正当化。行政执法各参与主体都承担着用理由说服其他主体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回应对方的诉求或理由,并最终在上述基础上不断修正调整各自诉求或理由,以求达成共识,因而文明柔性的公私合作行政、行政协商制度、执法和解制度以及行政回应制度等都是创新的具体制度实践。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 11 月 6 日。

来源: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0/0610/583249.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6月1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