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失能人口规模的扩张,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需求日益增加。长期照护是缓解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料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性措施。对长期照护制度的探索和尝试已经成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但目前对于失能老年人的判定方式并未达成一致,对于长期照护制度受益人群的界定存在很大差异,阻碍了照护资金的可持续性评估和规划,长期照护制度的公平性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长期照护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对失能者的支持,与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照护服务的内容也将日益丰富。如何有效识别失能人群,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对其进行精准分类,成为关系到长期照护制度能否有效实施并长期运行的关键要素。鉴于此,研究者希望能够结合发达国家长期照护制度发展过程,分析失能评估工具的发展演化脉络,探讨如何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失能动态评估标准,以适用不同阶段、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长期照护制度发展需求。
长期照护评估工具的发展过程
健康老龄化是“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功能的缺损会导致个体在身体、精神或社会领域的失能。失能是由健康引申出来的一个复杂的多维概念,这种多维复杂性给评估的操作化过程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与时代变迁,个体需求日益增加,失能评估所包括的内涵与维度也在不断丰富。正如需求理论中所提到的,人类的需求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改变,与此同时人们也提升了对基本日常活动的要求,而失能的判定标准也随之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转变,更加符合健康概念多维度的特性。
在发达国家的长期照护体系建设过程中,长期照护评估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第一代长期照护评估工具聚焦于躯体活动能力,通常是使用单一指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测量。第二代发展为多维度的综合健康评估工具,整合了不同的失能测量指标,普遍包含躯体功能、认知心理、疾病情况、社会环境等维度,并纳入预防、成本管控等因素。第三代是模块化的综合评估工具,在多维度综合性失能评估工具的基础上,纳入了对于照护场所类型的考虑,扩展出多场所多用途的兼容模式。
综合上述几代评估工具,可以清晰归纳出长期照护评估的发展轨迹。在最初阶段,人们主要关注躯体健康状况,后来逐渐纳入了针对精神与认知健康、社会健康的评估指标,形成了多层次的失能评估体系。而多层次评估体系的发展伴随着照护负担和服务难度的增加。为了降低照护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更多的评估指标被纳入评估体系。例如,为了进行风险管理,引入了环境因素;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纳入了经济审查要素;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将失能水平评估、照护需求评估、服务供给评估进行衔接。由此,拓展成为判定失能状态与服务需求的综合性长期照护评估工具。
多层次、模块化的长期照护评估工具
随着长期照护制度的发展,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评估由单一的躯体失能评估发展为多维度的综合健康评估,评估的目标由对失能人群的识别演变为对照护支持需求的评估。在这一过程中,早期的失能评估最终转变为综合性长期照护评估,并形成了层次化和模块化的特征,提升了评估工具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当前长期照护综合评估工具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整合不同量表,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成熟技术,是长期照护评估工具发展的主要思路,模块化成为其重要特征。经过梳理与思考,评估工具的模块化设计如下。
模块一:躯体活动能力。主要考虑到失能的多维性,用以评估个体躯体失能状况,并划分失能等级。现有工具包括Barthel 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等。
模块二:精神与认知健康。目的是评估个体的失智状况,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现有工具包括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老年抑郁量表(G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情绪智力量表(EI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模块三:社会健康。目的是评估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了解压力来源与应激反应。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评估量表(SF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事件量表(LES)等。
模块四:生活环境。目的是了解个体所处的社会、家庭、人际环境,便于实施前期干预措施,控制失能风险。现有工具包括家庭环境量表(F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社会距离量表(SDS)、照顾者虐待倾向评估量表(CASE)等。
模块五:经济审查。目的是通过个体及其家庭的收入、资产审查,筛查服务人群,控制服务成本,提升照护资源利用率。现有工具包括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ES)、照顾者压力评估等。
模块六:兼容与个性。目的是涵盖多场所多用途的兼容性,了解个体特殊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特殊医疗要求、特别护理需求,以此与个性化照护需求相契合。
上述长期照护评估体系设计中的工具模块大致有两类功能:一是评估失能状态,二是识别照护需求。随着对健康老龄化认识的深入,失能状态的综合评估逐渐覆盖了健康的多个维度:包括模块一躯体健康状况,以及后来纳入的模块二精神与认知健康、模块三的社会健康等评估指标。多元健康维度的纳入反映出评估内容从基本生活能力拓展至精神层面、社会层面的动态诉求。随着个体照护需求的增长,更多维度的评估指标被纳入评估体系,包括模块四(环境因素)、模块五(经济审查)和模块六(个性化与兼容性因素)。最终,失能评估发展成为多层次、模块化的长期照护评估工具。
维度拓展后形成的多层次评估体系是制度应对不断上升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成果。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的背景下,可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多层次失能评估体系,而各地区可根据自身条件,动态调整失能评估的标准,既兼顾了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满足了未来全国统筹的要求。
在评估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失能评估之外的其他模块基于控制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而在后期引入,但若在项目建设的初期即考虑引入这些功能模块,可以更好地提高长期照护体系的运作效率。因此,在中国长期照护评估体系建设的初期,在建立统一的多层次失能评估标准之外,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同时增加照护需求识别的功能模块,为提高照护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照护服务的精准化供给提供支持。
长期照护评估工具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当前的长期照护评估工具发展表现出如下变化趋势。
1.评估维度多元化、内容综合化。最新的评估工具不仅纳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多个维度,对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还加入了居住环境、社会支持等因素;兼顾了评估指标的用途灵活性和场所通用性。
2.评估结果的精细化与前瞻性程度提高。失能评估以确定长期照护服务对象为最终目标,人们逐渐开始利用评估收集的信息和结果来精确识别照护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纳入风险监测,加强失能前期预防。
3.评估工具中纳入成本控制的考量。失能评估标准的拓展导致照护服务的难度和成本持续上升。综合评估体系中陆续加入了对老年人社会经济、居住环境信息的收集,以识别各类弱势人群,优化资源配置。
4.整合型评估工具成为主流。发展后的综合照护评估工具拓展成对失能状态与服务需求的综合评估。此工具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成熟评估技术与信息收集模块,将失能状态评估、照护需求评估、服务供给评估三个不同环节衔接起来。
在当前的长期照护体系建设中,我们应该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把握发展趋势,尽快建立多层次、模块化的综合性长期照护需求评估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tt.cssn.cn/zk/zk_shbz/202008/t20200812_5168891.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