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际机构对全球经济复苏态度愈加悲观。世界银行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将是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将收缩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下滑2.5%。如果发达经济体能够在年中,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稍晚些时候遏制疫情,全球增长有望在2021年回升至4.2%,实现温和复苏。但如果疫情长时间持续,全球经济今年的收缩可能高达8%,在2021年缓慢复苏至略高于1%。IMF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程度将比之前预计的更为严重,复苏道路存在严重不确定性。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表现大相径庭,这可能预示着金融市场或经历更大波动,并可能出现大幅调整。许多重启经济的国家都出现了早期复苏的迹象,但新一轮病毒感染和重新实施封锁措施仍构成风险。OECD指出,若第二轮感染和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则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6%,若疫情出现第二次高峰,世界经济将萎缩7.6%。
疫后重建同时更应警惕债务危机。世界经济论坛表示,疫情使经济活动减少,应对疫情则需要数万亿美元的一揽子应对方案。不断累积的债务可能使政府预算和企业资产负债表背上沉重的负担,新兴经济体可能会陷入危机。2019年G20经济体的公共债务与GDP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历史性的90%,随着各国政府和央行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公共债务预计还将一步增加。各国政府如何恢复公共财政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选项是更高的税收,但是这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经济复苏;另一个选项是重新分配或减少公共预算,不过在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中,财政支出对于保证物资、为失业人群提供失业金发挥了重要作用。汇丰银行认为,在采取流动性措施后,偿付能力方面的挑战依然存在,怀疑是否最终会出现某种形式的‘刺激疲劳’,导致政策支持过早结束。世界银行指出,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做出了许多努力,包括维持私营部门和把钱直接送到民众手中,从而在疫情过后有可能实现更快速度的复工复产。在“缓疫阶段”,各国将重点放在维持经济活动,通过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为居民、企业和必要的政府服务提供流动性。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应保持警惕,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动荡。在复苏阶段,各国需逐渐减少公共支持,应当瞄准更广泛的发展挑战。鼓励向疫情后出现的新结构中有生产力的行业有序配置新资本。为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各国需要进行改革以使资本和劳动力相对快速调整,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加速解决争端、减少监管障碍以及改革拖慢发展进程的高成本补贴、垄断和国企保护。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未来的经济韧性将取决于他们在复苏阶段能否建设和保存更多人力和物质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