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文成泰顺调研的启示
字号
2021年3月上旬,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赴温州市文成、泰顺县开展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围绕如何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实地走访企业、项目、乡村,并召开调研座谈会。通过调研了解,梳理形成了调研报告,供参阅。

文成、泰顺地处浙南山区,同属于我省山区26县,两县地理上毗邻,在自然区位和文化历史等方面有5个共同特点。既是山区:文成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森林覆盖率72.36%;泰顺山地面积占比89.4%,森林覆盖率76.88%。两县发展空间受限问题突出。又是库区:有“温州大水缸”之称的珊溪水库横跨文成、泰顺,约2/3水域面积在泰顺境内,1/3水域面积在文成境内。生态功能保护任务很重。也是老区:文成、泰顺都是革命老区,1935年4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泰顺白柯塆成立;1935年9月,红军挺进师进入文成境内开展革命斗争。红色资源丰富。还是边区:文成地处温州、丽水2市7县交界地;泰顺位于浙闽交界,下辖19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32个村与福建省接壤。此外,又同属人口流出区:文成户籍人口40.95万人,常住人口24.57万人,有近17万华侨旅居世界各地;泰顺户籍人口37.19万人,常住人口为25.69万人,有约14万泰商在外创业,主要从事建筑、商业地产、家居建材、五金机电、汽车配件等行业。

一、发展特色和成效

近年来,文成、泰顺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深挖发展空间和潜力,积极探索山区县加快发展的路子。“十三五”时期,两县经济总量均突破百亿大关,文成县GDP从72.1亿元增加到112亿元、年均增长7.4%,泰顺县GDP从73亿元增加到122亿元,年均增长7.3%,平均增速分别高出全省0.9和0.8个百分点。文成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3174元跃升至20528元,年均增速9.3%,泰顺县由12973元增长到20347元,年均增速9.4%,均高于全省(8.6%)和温州市(8.8%)。在2020年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中,泰顺、文成分别名列前2位。主要的做法有:

1、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十三五”期间,文成县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0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4.8倍;泰顺投入交通投资96.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多。2020年12月文泰高速通车后,仅2021年春节7天假期,泰顺就接待游客近63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36万元,比2019年增长29%;文成县共接待游客超过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4亿元。

2、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一是独特的自然资源。泰顺县依托独特的氡泉资源,大力招引文旅项目。“十三五”以来,全县签约或落地文旅项目30余个、总投资超300亿元,完成旅游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其中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166亿元,是温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旅游项目。二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成县充分挖掘刘基(伯温)故里的文化优势,创造性推出“伯温系”旅游产品,打造伯温酒、伯温家宴等文化品牌。2020年,文成县各类景区共接待游客399万人次、增长21%,旅游业综合收入高达50亿元、增长15%。三是特有的侨乡资源。文成县充分利用近17万华侨的侨乡优势,吸引华侨回乡投资创业,以“侨的元素、家的温馨、乐的享受”为内涵打造“侨家乐”旅游新业态。目前,“侨家乐”已成功跻身全省三大民宿品牌。截至2021年2月底,“侨家乐”累计接待游客7.2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3.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过6350万元。

3、探索产业融合新路。文成、泰顺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股份制合作农场新模式。文成县创新性地引入科技入股,由农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村民及村集体三方共同组成股份制合作农场,首批进行试点的二源金丝皇菊股份制合作农场目前已引进专家团队2个,金丝皇菊产量实现翻番,花农种植成本亩均降低600余元,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泰顺县积极推动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把乳品企业的奶牛养殖场打造成为集养殖与观光、教育、体验于一体的云岚牧场,养牛场成为休闲旅游目的地。该牧场自2017年11月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万余人次,为周边百姓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并保障所在地的5个村每年能获得3.9—6万元保本收益。

4、推进下山搬迁脱贫。2003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泰顺调研时提出异地搬迁“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指导方针。十八年来,泰顺县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九字方针,一任接着一任干,生态大搬迁群众2.6万多户9.3万多人,把全县近30%的农民搬下了山。生态搬迁促进了富民增收。近3年,泰顺县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3%,其中2020年增长15.7%;所有村实现集体总收入超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超8万元。

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同属“五区”(山区、库区、老区、边区、人口流出区)的文成、泰顺两县,由于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因素,与其他山区县相比发展底子更薄,追赶难度较大。两县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后,人均GDP更是在全省位列最后。2019年,文成县人均GDP是42829元,泰顺县人均GDP是43236万元,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名倒数第1、第2,相当于山区26县平均水平的2/3,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40%左右。两县在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会更多一些,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工业薄弱,结构水平低。文成县三次产业结构为8.9:25.9:65.1,泰顺县为8.3:34.1:57.6,都是较低发展水平基础上的“三二一”结构。两县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都很弱。文成县仅有规上工业企业37家,泰顺县仅有31家。据反映,2020年泰顺县工业增加值仅为9.9亿元,制造业税收仅为3534万元,仅占地方税收收入的2.8%,远低于全省制造业占地方税收收入比的31.6%。目前两县都缺少省级产业平台,企业“低小散”现象突出,产业集聚能力不强。

2、要素短缺,发展制约大。从财力看,两县财政支出均高度依赖转移支付。据反映,2020年泰顺县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为2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6%。文成县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约为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3.5%。从用地看,文成、泰顺同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处珊溪水库库区,生态红线和水源保护地比例很高,新增建设用地很难。泰顺反映,该县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为76.22平方米/人,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5.6平方米/人。从人才看,由于地处偏远,人口净流出,本地高学历的人才流失严重,引才更是困难重重。

3、交通不便,招商引资难。文成、泰顺是我省陆域“县县通高速”中最后通达的两个县,目前两县均没有铁路站,文成正全力推进温武吉铁路建设,泰顺正积极争取温武吉铁路途经泰顺并设站。即便是通了高速,目前文成距离杭州仍需5小时车程,距离上海7小时;泰顺距离杭州需5.5小时,距离上海7.5小时。交通条件的相对落后,制约了两县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引进的新项目多数是乡情亲情“回归”项目。

三、相关建议

推进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需紧紧围绕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计划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计划,充分挖掘特色优势、发展潜力,努力提升山区县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体建议如下:

1、支持山区县加快打造省级产业发展平台。文成提出,希望能够支持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和大花园耀眼明珠;泰顺反映,泰顺是全省少数几个没有省级产业平台的地方之一,希望能将温州西南(泰顺)生态产业园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名单。省级平台有助于山区县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为此,建议支持每个山区县打造至少一个省级产业发展平台,助推山区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加大对山区县招引重大产业项目的政策支持。文成、泰顺都反映,现在招引重大产业项目都很难,而且两县能够招引到的项目也很难达到省重点项目的标准,享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为此,建议加大对山区县招引生态工业项目的政策支持,若其招引的项目亩均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可适当降低总投资额标准纳入省重点项目。

3、支持山区县加强铁路交通设施建设。文成希望能加快推进温武吉铁路建设,泰顺希望温武吉铁路能途经泰顺并设站。建议在全省铁路规划建设中,对目前尚无铁路站的山区县予以重点考虑,切实帮助其补上交通短板、解决发展瓶颈。

4、提高对山区县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标准。文成、泰顺既是山区,又是库区,是重点生态功能区,都发挥着生态屏障的作用。为促进其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建议参照淳安、开化标准,提高对1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出境水水质的财政奖惩标准,提高山区县坚持绿色发展的获得感。

5、加大对山区县的山海协作支持力度。文成、泰顺都希望,能在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等地选址建设“产业飞地”。为此,建议在“飞地”意向选址过程中,让经济实力更弱的山区县优先对接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步伐。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