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会,一是因为它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二是因为它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具有改革里程碑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二次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强化了“关键一招”,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无疑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求我们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当前,首先是要学习领会好《决定》精神。这里从两个方面谈点认识:一个方面是如何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另一个方面是如何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如何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从历史经验看
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这句话讲了改革的昨天、今天、明天,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他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介绍党中央对全会议题的考虑时也讲到,是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来考虑的。
有一句话叫做“历史经验值得注意”。这同样适用于改革的历史经验。古今中外改革的历史经验都值得注意,都对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教益。正面的经验有教益,反面的经验也有教益。从正面经验讲,我们国家能够次第实现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目标,到现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的一招是改革开放。这是铁的事实,也是广泛共识!从反面经验来讲,国内外的例子更多,中国进入近代后的落后就是因为昧于时势、固步自封、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上进行探索,经历了不少曲折、付出了很大代价才找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富民之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毅然决然告别“以阶级斗争为纲”,才有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才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有依法治国。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正如邓小平同志当时大声疾呼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指出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同人世间的其他事物一样,改革措施不可能完美无缺,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要不断总结提高、持续向前推进的。这次全会《决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把这些原则贯彻好,就一定能推动我们的改革大业行稳致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改革之所以被称为大业,不仅因为其成就巨大,还因为所做事情艰巨。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这样富有哲理的语言:“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改革大业的最好描述。古今中外,搞改革的不少,把改革搞成的不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大业为什么能不断向前迈进,根本的一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揭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样的政治特质,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凝聚全社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进而以这样的改革共识为底蕴,作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深厚力量源泉的改革设计,集合起最广大的民众勠力同心把改革设计变为改革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实践证明,改革虽难,但只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难不住。我们推进改革,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一面,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这样一程接一程推进改革,就一定能持续不断地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改革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但这里的发挥也好、创造也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必须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历史条件,从实际出发搞深化改革,既要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也不能超越现实条件。
(二)从现实需要看
有一句话叫做“形势强于人”。改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需要,搞改革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不改革就过不了关,战胜不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就不能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对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这次全会《决定》讲了“三个面对”和“六个必须”,前者是从现实遇到的新现象角度讲的,“何以解忧,唯有改革”;后者是从直面问题的主观抉择和历史自觉讲的。更精辟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讲到的四个“迫切需要”,一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四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
(三)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及其成就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拓展了改革实践和理论,推动改革开放站上了新的历史高度。个人感受最深的有五点,一是把改革提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这是划时代的。二是提出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三是先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把党对改革的领导提高到新的水平。四是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是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观点,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等等。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及其成就把我国改革开放大业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确立了新的起点。
二、如何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发展靠实干,改革也要靠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要看干得怎么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对切实抓好《决定》部署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站在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不折不扣地去做、锲而不舍地去做。《决定》锚定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对各方面改革作出了部署、提出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需要结合实际,一项项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落实。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紧扣主题。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先有发展目标设定,后有改革部署推出。党和国家事业千头万绪,总线头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大战略举措,必须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战略目标来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主题也是目标,改革“公转”的目标。总之,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正如总书记讲的,“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决定》题目中画龙点睛地点了出来,《决定》内容也点明“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再一次画龙点睛。要统筹改革安排和发展安排,围绕发展规划谋划和推进改革。
(二)锚定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总目标,各方面深化改革也有自己的目标。作这样的目标设定,第一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也有这样的目标设定,总目标没有变,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脉相承,只是增加了“继续”两字。与这个总目标相关的重要表述还有“到二○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是对总目标的阐释。
具体的目标性要求,就是“七个聚焦”,包括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各方面改革就是要把握这样的目标要求继续向前推进。
(三)守准方向。常识告诉我们,走路方向搞反了、搞偏了,就会南辕北辙。改革之路也是如此。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讲的“只能是死路一条”,其内涵不只是“不改革是死路一条”,而是“四个不”: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这同样是在强调改革要方向正确、道路正确。事实证明,西方期待我们的改革,与我们要搞的改革是南辕北辙的。这次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又一次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就像装修房子,地基刨不得、梁柱去不得、承重墙拆不得。戈尔巴乔夫搞了,结果怎样?我们在方向把握上是出过偏差的!“左”的干扰、右的干扰都有过!
(四)遵循指针。包括遵循指导思想、重大方针、重大原则。
——遵循指导思想,就是《决定》里讲到的,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遵循重大方针,就是《决定》里讲到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遵循重大原则,就是《决定》里讲到的,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几个“坚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经验中提炼出来的。
(五)把握布局。也就是要领会和把握《决定》所确定的未来5年的重大改革举措的内容摆布。
一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要深刻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要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着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要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二是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三是注重全面改革。在民主和法治领域改革方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要着眼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四是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要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在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方面,要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
五是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
总之,抓贯彻落实,不仅要抓好每一项部署的落实到位,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摆布上的深层考虑,讲求改革实践的“一盘棋”和时度效。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必将引领党和人民打开中国发展新天地、推动中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