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族人民所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 。本次专题调研主要聚焦物质的红色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公墓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并明确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20年1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曾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昆明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光荣传统,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用好用活这些红色资源,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至关重要,对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具有深远意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为进一步加强昆明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市政府研究室组成4个调研组,分别到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形成有关建议,供领导参阅。
一、昆明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基本情况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先后制定印发《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昆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涉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文件,累计整合投入经费2.11亿元,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革命遗址文物修缮保护、名人故(旧)居保护等工作,一批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得到有效保护,禄劝等8个县(市)区入选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长征片区,已建成2个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10条红色旅游线路成为新热点,《昆明市革命遗址通览》、《少年战士—云南早期共产党人播火记》、《望旌旗以千里》等精品力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各县(市)区汇总情况来看,昆明市现有红色资源总数为133处,其中,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74处、名人故居14处、革命历史纪念馆13个、烈士陵园9处、烈士墓10处、近现代重要史记5处、重要历史事件遗址4处、文物保护及陈列馆1个、名人墓1处、其他2处。与江西、陕西、上海、江苏、贵州等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昆明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工作机制还不顺。调研过程中,很多县(市)区反映,目前红色资源的管理涉及宣传、党史、文旅等多个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各管一块的情况较为突出,都希望市级层面明确一部门或机构来高位统筹。此外,一些红色资源的管理主体情况复杂,各地不一,涉及文旅、退役军人、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多个单位部门,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保护不到位,红色资源的政治引导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思想教育价值、经济发展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整合挖掘力度还不大。整体长远谋划不够,思想内涵挖掘不深,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红色文物收集和历史资料整理研究工作亟待加强。许多红色景点地处偏远,仅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而且“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没有充分考虑面对大众旅游等多元化市场需求,针对的群体范围过于狭窄,削弱了其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管理服务水平还不高。应用AR、VR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做得不够,虚拟场景、原声原影等体验性项目较少,参与感、体验感不强,仅有皎平渡等少数地方设置了简单的体验式参观教学内容,更多的红色资源未能走上“云端”,被更多的市民游客所了解,面临着“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此外,讲解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讲解技巧、专业知识、文化素养等层次不齐,大多数是兼职,讲解的吸引力、感染力不够强。管理人员力量不足、水平不高,史料收集整理、资源挖掘利用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缺乏。
四是红色资源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还不够。昆明市有很多的红色资源散落在各县(市)区,由于部分县(市)区重视程度不一、经费普遍紧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难等原因,在推动红色资源与旅游、文创、绿色食品等产业融合方面下功夫不够、措施办法不多,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相关产业整合不够、宣传力度不够、项目产品单一,缺乏新意、档次不高,迄今为止还没有在全国叫得响、有名气的红色资源品牌、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线路。
二、加强昆明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江苏、江西、广西、陕西等地先进经验,结合昆明市实际,提出7条建议:
(一)建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高位统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协调跨部门重大事项,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落实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深化交流合作,主动与省外的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西柏坡精神研究院、遵义干部学院等建立常态化培训交流合作关系,主动与省内的杨善洲干部培训学院、扎西会议旧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云南省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带,延长红色教育培训合作链。
(二)建议尽快出台《昆明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制度设计不完善是制约和影响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瓶颈所在,目前,上海、南京等地已出台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玉溪也出台了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就当前昆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急需制定出台工作条例,对宣传、党史、文旅等相关部门的职责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理顺管理体制,从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让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发挥好红色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加快编制《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修缮专项规划》,规划建设昆明市烈士纪念园,制定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标准。
(三)建议加快“红色资源+”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集散地为目标,结合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等重点工作,邀请专业团队规划设计,将散落在各县(市)区的红色资源串起来,鼓励各县(市)区联合组建红色资源合作联盟和红色教育联合体,开展全市红色知名景区修缮提质行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学”七要素,整合优化沿线业态服务水平,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示范区,编制《昆明市红色资源导游手册》,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红色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红色资源地,着力打造一批融生态景观、自然环境和红色文化为一体的红色教育生态基地,建成“红绿相衬”的精品红色旅游路线;推动红色资源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相结合,对分布有红色资源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村庄,坚持走红色旅游资源与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之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民族风情、红色旅游等活动,打造网红“打卡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红色记忆乡愁的“承载地”,坚持用红色文化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推动红色资源与数字信息相结合,应用VR、AR等“情境再现”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和改善红色景点单一的静态展陈模式,让革命历史融入现代科技,增强体验感、参与感、代入感。
(四)建议打造“红军长征过昆明”主题研学线路。紧紧抓住当前云南重点打造“乌蒙回旋战”、“巧渡金沙江”、“金沙水暖”雪域高原等三条长征文化旅游路线中两条线路涉及昆明的契机,积极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寻甸柯渡段等重点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组织力量认真梳理红军长征两次过昆明的历史脉络,对红色足迹进行再追寻、红色资源进行再发掘,适时召开有影响力的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昆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把脉问诊、指点迷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推进红军长征过昆明纪念馆、纪念地、经典景区、重要教育基地、重点村落等建设,打造“红军长征过昆明”主题研学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昆明长征红色文化品牌。
(五)建议开展红色文艺精品创作行动。建立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扶持机制,支持以昆明红色文化资源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鼓励各单位、文艺演出机构、社会团体、学校以及文艺工作者,深度挖掘昆明市和本系统本部门的红色感人故事,编排创作成为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本地区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精品节目,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邀请全国文艺界知名人士参与编导创作,以红军长征过昆明、西南联大等为主题,力争再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并利用融媒体、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集中开展宣传推广,策划组织开展以“红色地标”和红色资源为重点的主题短视频拍摄和快闪活动,以精品力作带动红色旅游,“圈粉”年轻一代。
(六)建议开展全市红色资源普查。建立红色资源普查制度,定期开展红色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市红色资源的底数,根据普查情况动态调整核定红色资源名录,及时向社会公示。做好实物史料和口述资料的抢救性保护,建立红色资源电子档案数据库。成立“昆明红色资源智囊团”,由党史、档案等相关部门的专业骨干,市委党校、驻昆高校、相关智库的研究人才,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进一步围绕重大历史事件挖掘更多鲜为人知、感人肺腑、鼓舞人心的红色文物和故事。
(七)建议培养“四支”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支专业精干的红色管理员队伍,“十四五”期间每年安排一期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专题培训提升班,组织业务骨干到井冈山、延安等地进行培训,采取挂职交流、委托培养等方式,充实壮大全市红色资源管理保护人才队伍。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红色讲解员队伍,各县(市)区抓紧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红色讲解员队伍,从党史研究员、党校专职教师、退役军人、离退休人员等群体中,择优选出一批金牌讲解员,并建立奖励培训机制,激发讲解员的工作热情。发现一支现身说法的红色讲述人队伍,各县(市)区应积极寻找和发现一批当年参与过或见证过重大红色历史事件的人物及其后代,邀请其担任红色故事讲述人。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红色志愿者队伍,制定鼓励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的奖励政策,引导市民注册成为春城红色志愿者,让红色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生活的“新风尚”、城市文明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