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召开
字号

dongbei20d02.jpg

2022年10月27日,东北大学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会议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主持,专家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座谈会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绍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晶,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威,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原主任乔军,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刘兴华,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金卫东,原辽宁省工信厅巡视员、副主任孟继民等专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东北全面发展”“构建东北发展新格局”“发挥东北制造业基础优势,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制造业根基”“东北全面振兴新征程的‘变’与‘不变’”“精准研判东北振兴新态势”“东北振兴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等议题发表了看法。

辽宁省政协副秘书长张连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唐立新出席会议

夏德仁指出,第一,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历史演变过程,其建设、发展、改革和振兴凝聚着党中央对社会主义道路全过程的实践探索和不懈努力,因而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来说具有特有的象征性意义。

第二,统筹安全与发展是东北振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东北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北振兴是否实现了突破,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如何,而且还要看能否完成好维护“五大安全”的重大任务。

第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仍然是东北振兴新突破的重点。从改革角度看,要在深化改革中培育新动能,目前东北振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从开放角度看,要打造东北对外开放新前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东北地区应以加强东北亚合作为重点,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

第四,要从根本上解决东北地区的发展环境问题。到目前为止,东北的发展环境在吸纳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这方面的能力和东南沿海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辽宁省坚持将净化政治生态作为根本,从纠正选人用人风气开始,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环境建设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这一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扬。

张翼指出,要深刻理解东北全面振兴的含义,全方位实施“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发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要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落实到东北全面振兴的全过程。切实把东北的科研、教育优势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创新激发发展新动能。

一是要在制造强国与质量强国的战略中,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以此解决就业优质岗位问题,最大限度解决稳定人口、稳定人才问题。

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逐步缩小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同时,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发挥其在就业和支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三是要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遏制住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减少的趋势。

周绍杰指出,东北振兴面临着严峻挑战,就是要破除人口条件恶化和经济增长滞后的恶性循环。其主要原因,一是资源条件枯竭。二是市场化机制不健全。三是创新生态不能满足振兴发展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取得新突破,就是要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内生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潜力。

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就是要统筹到“五大安全”上来,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一是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二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四是打造宜商环境。

周绍杰重点提出“哈长沈大”一轴战略,形成区域内联动发展模式,在产业协同方面打造东北竞争新优势。即主动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整个主干城市的产业互动、区域集聚,创造东北发展的新空间。

赵晶就完善东北产业链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东北有非常好的制造业基础,要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链长主导制”。一是要在基础实力比较强的国有企业中选拔、培养“链长”。二是集中力量加大“链长”企业的科研投入。三是加强对“链长”企业的激励和考核,主要考核“链长”企业科技成果“闭环”转化率和对“链”上企业的带动作用。四是要在“链长”主导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节点技术攻关。五是要实施揭榜挂帅,能者上。

第二,做到科研工程耦合。一是要把东北具有很强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整合到产业链上。二是要研究真问题,要把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商业化充分结合。三是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四是要全力做好人才培养。

第三,政府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一是政府要实施跨部门合作,真正满足产业链建设需求。二是政府管理人员任期要相对稳定。 

刘威指出,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们迈向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有三个不变:

第一个不变,党中央一直以来对于振兴东北的信心和期待没有变,对于振兴东北战略的关心和支持没有变。

第二个不变,振兴东北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改变。

第三个不变,市场和政府、改革和开放、安全与发展这一振兴的逻辑主线没有变。

还有四个变化,主要是:

第一个变化,振兴任务有变化。20年前启动东北振兴战略时主要是脱困和生存问题,10年前经济发展新常态遇到的问题更多是转型和发展的问题,现在是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第二个变化,定位有变化。未来10年,振兴东北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中总体谋划,对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

第三个变化,未来东北振兴举措将更加突出发挥东北的比较优势。要在全球的视野看东北,要在整个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考虑东北的差异化优势和发展空间。

第四个变化,从提升政策增量转向消化政策存量,更加注重政策实效,推动政策落地。要对20年来有关振兴东北的政策措施进行清理、盘点,评估已有政策效果,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政策。

乔军指出,东北振兴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营商环境改善初见成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突破。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加快发展。四是东北地区的实体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五是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作用不断巩固。六是重大生态工程持续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七是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城市逐步形成了支撑东北振兴发展新增长极的态势。

当前,东北振兴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困难。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三是实体经济效益出现了下滑。四是人口人才问题仍然突出。五是当前绿色碳汇资源评价亟需不断改进。六是一些沿边沿江公路的老化程度也需要尽快解决等。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关键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东北实体经济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上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壮大是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特别是国内国外面临的下行压力,必须采取的有效对策和措施。另外,做好实体经济也需要不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这是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

李万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对辽宁来说,承担着两大任务,一是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二是要完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任务。

第一,加快构建新发展布局。要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把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一个主要任务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

第三,做好以创新辽宁建设为抓手,实现动能转化,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第四,以推进沈大双核驱动为抓手,完善区域发展格局。

第五,释放区域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力优势。

第六,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为辽宁经济振兴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刘兴华指出,东北全面振兴要放在新的内外环境下来考虑。一是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今年以来东北经济增长压力更大。二是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面临新变局。东北振兴要放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方面统筹考虑。三是东北城市群是统筹安全与发展、推动开放创新发展,实现东北振兴的主要载体。这个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更包括制度机制的创新。

刘兴华认为,实现东北振兴需要综合施策。一是筹划推动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二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利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再造。四是构建统一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市场体系。五是建立容错机制,优化责任结构,避免责任陷阱。五是打造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六是打造数智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刘兴华建议,一是把东北作为应对老龄化和实现双碳目标先行示范区,为全国能源转型发展和应对老龄化问题积累经验。二是深化与俄罗斯的技术和经贸合作。三是加强与日韩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四是设立东北亚技术经济论坛和东北亚技术经济博览会。

金卫东建议,一是东北需要税收减免政策的支持,合适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大幅度提升东北地区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二是过去五十年东北地区为国家做出过较大贡献,对进入衰退阶段的东北产业应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三是东北人才的流失具有其双面性,不能单纯地将其看作人才流失,更应当将其看作人才优势的主动扩散,来自东北的人才能够向全国各地流动,反映出东北人有更高的竞争力,只要有利好的政策,人才就会回流,东北就会东山再起,后来居上。因此,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集聚能级。

金卫东认为,奋发图强才是东北振兴的出路。东北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发达地区,由于发达体制内人口多,城市化程度高,所有的事物都是由高势能向低势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高温度传导到低温度,养尊处优时人就会只图安逸,不思进取,就会导致衰落。东北有很好的资源、教育、科技优势,只要奋起直追,就一定会实现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孟继民指出,为了增强东北地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能力,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建议给予东北地区与西部大开发地区、东北的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东北的综合试验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相同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和个人所得税政策,给东北平等的优惠和支持。

一是参照西部大开发地区的财税政策,在东北设立特殊财税政策区。建议将给予西部地区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样在东北实施。如果考虑在东北地区全域实施特殊税收政策有难度,建议在东北现有的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边境贸易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实施特殊财税政策,赋予区域内的市场主体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的优惠待遇,以引领和带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

二是发挥东北资源优势,加大食用农产品深加工政策支持力度,将粮食安全延伸为食品保障。为了进一步稳定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玉米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提高玉米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建议对东北粮食深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给予15%企业所得税待遇。

三是建议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东北解决人口和人才问题。将辽宁作为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全面放开东北地区人口生育限制,并加大对托育服务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及幼师队伍培养。同时,比照其他政策区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东北地区省级以上科研院所的高级职称以上的高端人才,实行个人所得税按15%征收。

四是科学核定碳汇,发挥东北森林植被作用,健全激励机制,保护利用绿水青山,保护生态安全。实行GDP考核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考核并举。将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可以产生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通过GEP核算体系,将生态价值转换量化,并推进GEP核算进入考核体系。对保有植被量的年度增量也计入碳汇,至少按一定比例折算计入碳汇,让碳汇能够惠及地方经济和居民福祉。

五是强化国家在东北地区重大战略性产业布局,增强东北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能力。建议鼓励和支持央企总部迁入东北,涉及国家五大安全、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聚焦东北亚的国际活动等方面,尽量向东北倾斜。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